时间:2023-01-07 18:39:18 | 浏览:1402
最近新上映了一部卫国战争题材的俄罗斯电影——《人民委员会的车队》,讲的是1942年,一个经验丰富的准尉带着几名女兵,赶着马车,艰难的向前线步送“军需”伏特加,途中与德军和土匪展开激烈战斗的故事。
电影截图
对,你没看错,在那个异常残酷的岁月里,烈酒属于前线苏军的特殊“军需物资”。
1942年9月,斯大林签署命令,将伏特加列入了军需物资清单,由组织统一配发。按规定,参加战斗的苏军,每人每天可以获得100克的配给。
于是,就有了电影中的情节,用最原始的畜力车,在颠簸并危机四伏的乡间土路上,途中牺牲多名队员,付出了巨大代价,才终于把军需“伏特加”送到了前线....战壕里的官兵们传递着装有伏特加的酒壶,每人一小口,手中好似拿着无价的珍宝一般。
电影截图
伏特加源于俄文“生命之水”一词当中,“水”的发音“вoда”,可以说,俄国人对伏特加的热爱贯穿于帝俄、苏联和当今的俄罗斯时代,老百姓们日常离不开它,军队自然也不例外——几口烈酒下肚,比长官们滔滔不绝的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从沙俄时代起,俄军就有饮酒的传统。那时俄军每人每周有480克伏特加的供应量,但通常仅配给官,只有发起冲锋或者执行特殊任务的时候,才会照顾到普通士兵。
不过,到了尼古拉二世时代,为了更好地“融入”欧洲,改善西方世界对俄军的那种“野蛮粗暴”的刻板印象,20世纪初,俄军中开始推行“禁酒令”,在全军范围内撤下了以伏特加为主的酒类配给。
此时的俄国还曾尝试“全民禁酒”(很快就失败了)——当时宣传禁酒海报,描述一个正常人和酒鬼的生活对比
紧接着的苏联早期,虽然军中官兵都有私下饮酒的习惯,但伏特加却没能再次再登上军需物资的名单。
到了卫国战争前的三十年代末,针对部分苏军军官私下饮酒无度,导致恶性刑事案件多发的情况,苏维埃国防人民委员会(国防部)颁布了全军禁酒令,规定除假期外,苏联红军官兵一律不得饮酒,一旦违规,将遭到扣津贴,降职等处分,如果严重的话,比如饮酒后出了事故或者造成了伤害,就直接押上军事法庭了。
尴尬的是,即便这一时期的苏军“禁酒令”撰写的细致又严格,但却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仅对基层官兵有点约束力。苏军中的特权阶级依旧想喝就喝,甚至将军们的办公桌上照样摆着高档伏特加和一些进口的“洋酒”,大大方方的一边“指点江山”,一边享受着美酒。
1940年初,伏罗希洛夫元帅奉命赶赴苏芬战争前线重整部队。面对士气低落的前线官兵和酷寒的天气,为了鼓舞斗志消除同时用以御寒,他特意请示上报了斯大林。经过特批,苏芬战争前线的作战人员每人每天供应100克伏特加。酒就这样重新回到了一部分苏军的补给之中。
到1941年下半年,开战之初的苏联被打得晕头转向。失去了乌克兰这个大粮仓后的苏军,后勤供应状况糟糕到了极点,大多数基层官兵连饱饭都吃不上,每天盼望的就是组织上配发的混着锯末、稻壳的黑面包,要再能抹一点猪油,端上一盆红菜汤,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了。
毕竟,连饭都吃不上,谁还有心思考虑找酒喝?
进入1942年后,随着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来自西方的援助让苏军捉急的后勤稍有缓解,此时,苏军开始有限制的向前线人员配发“军需”伏特加。
伏特加赋予了战士们超常的坚韧,而其麻痹神经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新兵克服恐惧,另外,在恶劣环境中,伏特加不但能御寒,紧急关头也可用于消毒。
延续沙俄祖例,冲锋前,苏军突击部队会先各自喝上一杯烈酒,然后摔了铁皮杯子(传统是应该将酒杯砸碎在地上,战时没这么好的条件),高呼“乌拉,为了斯大林,保卫苏维埃.....”
通常,喝过酒的苏军会犹如神明附体一般精神亢奋,不畏枪林弹雨,震天动地地压过来,光气势就把对面的德军吓得腿发软。
此外,卫国战争时期的伏特加,还经常作为立功人员的“奖品”和执行特殊任务前的“小灶”,更是巴结上级的一大法宝。
喝酒的苏军,眼神非常虔诚
在苏军眼中,酒就是前线生活的“灵魂”,酒对于他们既是物质安慰,更是精神武器。
可是,到了卫国战争后期,苏军中针对占领区平民的犯罪活动也愈发普遍,让欧洲人,尤其是德国女性遭了不少罪。这其中,自然离不开酒精的刺激。
德国议会大厦签痛饮的苏军坦克手
然而,对于一些“瘾”比较大的官兵,每人每天100克的量,明显是不够的。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苏军们竟然自行发明了一种酒精饮料——用飞机制动液勾兑果汁!因为里面甲醇的那个味,跟酒精味很接近。
谁能想到,即便是70多年后的2016年,这些苏军战士的后辈们,也在搞着类似的操作。
根据当年数据显示,全俄大概有2000万俄罗斯人正在冒着生命危险饮用便宜的含酒精产品,包括香波、防冻液和玻璃水等等。
但是,这些替代品含有毒性巨大的甲醇而不是可饮用的乙醇,所以饮用者中毒的案例的发生率非常高,因此而丧命的,更是此起彼伏(10毫升致死,5毫升致盲)。
比如,2016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城市伊尔库茨克市因饮用含有酒精的山楂牌沐浴产品,就导致了六十多人中毒,多名中毒者丧生或者留下了失明的终身残疾。
他们全是穷人。
山楂牌沐浴露的包装,本身就是酒的样子,只不过是为了避税打了个沐浴露的“噱头”罢了
只是,俄罗斯人为什么要拿命去赌,而不是购买正规的酒类饮品呢?
因为买不起啊!
实际上,伏特加本身的成本并不高,但为了控制国民饮酒习惯和增加财政收入,俄政府会向酒类产品征收300%左右的高额税费,再加上包装,运输,售卖的成本,正规酒水的价钱,让很多囊中羞涩的俄罗斯人只能望而却步,转而选择有害但价格低廉的替代品。
而前面提及的那个山楂牌沐浴露,就是为了“打擦边球”,伪装成“沐浴露”的假酒!
其实,二战后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样,饮酒行为一直属于令历届政府相当头疼的问题。
1958年5月,赫鲁晓夫曾经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发布禁止酗酒的命令。只不过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个法令又不了了之。
特别喜好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个酒鬼的勃列日涅夫,还有句名言:俄罗斯人民一旦离了这个(伏特加),就什么也做不了。
到了1985年底,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戈尔巴乔夫来了个苏联史上最严格的禁酒令——《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
1986年的苏联禁酒宣传画
于是,根据中央要求,大量伏特加酒厂被关闭转产,大部分酒类商店遭取缔,连苏联驻外使馆也禁止饮酒行为。
更狠的是,不但烈酒级别的伏特加被禁,葡萄酒也不让喝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大片葡萄园在这次禁酒运动中被悉数推平。苏政府甚至还出台了政策,医用酒精也得拿处方才能够买到。
老实说,这项严厉的禁酒措施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国民人均寿命有所上升,生育率也提高了。
俄罗斯人均寿命——可以看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确实曾有短暂提升
然而.....还是那句老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酒就喝,没有酒,创造条件也要喝。
按捺不住的苏联人民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自制伏特加”配方百花齐放~各种日化用品被成功“改造”成了杯中之物,甚至还传出了米格飞行员偷防冻液喝的“段子”。
1988年的时候,有超过11000多名俄罗斯人,因为饮用这种“自制伏特加”中毒而死;而当年5月,苏联军队对外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阵亡12210人。
苏联解体后,生活潦倒的俄罗斯人为了麻痹自己,再次狂饮。
两次车臣战争中,官兵倒卖军事装备换酒喝得“丑闻”,也屡见不鲜。
为了解决酒精依赖和酗酒问题,俄政府不得不对酒水实施加重税。但尽管如此,除了增加财政收入外,此举对老百姓并没能产生什么很成功的劝解作用,反而还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价钱越高,限制越多,买正规酒的就越少,含毒的酒精替代品就越多,从而引发众多意外事件,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至今,俄罗斯民众仍在不屈不挠地从各类化工液体中寻找伏特加的替代品;同时,由于乱喝酒精制品而出现的人身健康和安全问题,也在全俄范围内层出不穷。
对此,普京痛心地说——酗酒已经成了俄罗斯的民族灾难。
即便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伏特加对于俄罗斯人而言,曾经是战士们的灵魂和勇气之源。
看到这条新闻也是惊呆了!什么?酒精脱销了吗?还只是政府征用人民最爱的伏特加而已?其实啊,波兰海关扣押了430,000升伏特加酒和其他高浓度白酒,除去很少的一部分作为呈堂证据而外,其他的那些本该销毁的非法酿造的白酒,无论是否掺假了,都都已经移
野林猫原创文章 在国外跑多了,尤其是跑了很多国家,喝了各个国家的酒,就自然对很多酒产生了印象,也就有了自身的感受,虽然本人酒量有限,但对酒也有着正常的兴趣,慢慢的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 经常在说俄语的国家和地区出差生活,说到酒,伏特加的地位肯
近日,德国iF设计大奖公布,中国品牌捷报频传,而在各大国际设计奖项中,中国设计获奖数量也是连年攀升。中国的原创设计与创新已经有能力站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但是稍显遗憾的是,翻看近十年获奖产品与品牌,大多在市场上难觅踪迹。设计的成功只是第一步
2015年11月11日源自瑞典的国际知名品牌绝对伏特加推出“绝对伏特加电音限量版”。这款酷似金属材质瓶身的限量版产品系列有电光蓝和金属银两种颜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绝对”能量。此外,其半透明涂层设计营造出穿透的视觉效果,瓶身上白色光面印刷的
俄媒称,全世界最昂贵的一瓶鲁索-巴尔特(Russo-Baltique)伏特加酒(价值130万美元)在丹麦酒吧被盗。据俄新社1月3日报道,酒吧老板布里安·英贝里表示,这瓶酒是从他酒吧地下室的藏酒间里失窃的。酒是半年前从俄罗斯租来的。它之所以如
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国酒,是北欧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饮料。它的历史悠久,产生于14世纪左右,其英文名为VODKA,出自于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名叫VIATK的地方。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专门研究了伏特加的历史,他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
数据显示,在3月的最后一周,俄罗斯伏特加销售额激增。图据《共青团真理报》近日来,俄罗斯疫情出现了爆发般的上升趋势。4月9日,俄罗斯单日新增确诊感染病例达到了1459例,创下了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纪录。据《莫斯科时报》报道,截至4月9日,俄罗斯
聊聊伏特加。 其实个人对伏特加不算很感冒,因为市面上常见的伏特加大多是无色无味的。作为鸡尾酒的基酒固然不抢风头,但对于大多数不太适应鸡尾酒、习惯了白酒的中国人来说,伏特加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不过伏特加也并非不能品,得喝对了。放在冰箱冰冻七
便利店调酒神仙组合,超级简单一瓶伏特加,N倍的快乐姐妹的聚会赶紧安排起来果汁配烈酒,成年人的饮料!伏特加 + 橙汁 + 冰块, 调酒新手就整这杯,0失误配方。气氛组!气泡水配烈酒伏特加 + 葡萄冰 +气泡水,气泡带着一点点酒味在嘴里砸开,超
【军武次位面】 作者:红色星空提起毛子,首先浮现出来的四个字一定是“战斗民族”,其次呢则是伏特加。在苏联时代,禁酒令的调整难度一度上升到比肩民族政策;苏联解体后的动荡年代,卢布不好使,伏特加确实硬通货;今天我们还常常听到毛子磕了伏特加进山抓